当枪伤和刺伤不再是电视剧场景,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来自近期的新闻:瑞典一蒙面男子携带一把剑进入一间学校刺伤了四人,一名学生和一名教师遇害,据报道,两人都有严重的腹部刺穿伤及胸部受伤。警察与罪犯交火两次,最终将该位21岁的男性袭击者射杀。

  为何要引用这一事例?

  当枪伤和刺伤等群体事故并非某一国家独有事故,我们应该予以重视。

  通过这类事例可以分析出一些共同特征:

  • 袭击者一般为孤独的,男性攻击者;

  • 具有奇特的攻击行为及被指出患有精神疾病;

  • 在实行攻击行为之前会收集以及观察受害者;

  • 会选择公共/高入住率的场所:如学校、教堂或电影院;

  • 事故会造成穿刺性伤害,可能由于大量出血或主要血管损伤而导致直接/快速死亡;

  • 袭击者会一直持续袭击行为直到被警察射杀。

  这些事件发生后,关于相关机构反应的有效性,是否应设置禁枪区域、隐藏或携带枪支,或者是否应该为教师提供自卫武器等争议又将持续。但是关于公众为伤者止血以及尽快送院,事故发生时建议公众逃离、躲避或者自卫行为(与其战斗)则被推荐,以下是一些理由:

  1. 关于胸部及腹部受伤

  损伤模式:胸部及腹部的穿刺伤——可能意味着伤者在受伤的瞬间并无时间采取反应,如进行防御或某种程度的抵抗。快速帮其解脱并运送至医院对伤者来讲是最好的存活机会。

  *WMAI观点:此处建议如果受伤环境是野外或离高级救护系统较远,想法为其止血则是必要的,同时尽可能将其撤离至更高生命维持的站点。

  2. 逃离、隐藏或奋起抗争

  袭击者伤害学生及老师的能力范围在于其举起剑可以到达的圆周距离,最普遍的建议是尽量逃离这个范围。当袭击者正在用武器乱刺乱砍的时候不要惊慌失措的逃窜,藏起来,以及试图隔离袭击者与受害者所在的区域也是一个有效的救生策略。如果学生或教师选择与其交锋,砍伤或划伤一定不可避免。

  3. 留心其他武器

  往往一个有目的的罪犯会在自己车内或住所存有多种武器。所以响应人员应该预见即使他是用剑行凶,也有可能随处藏有更多的武器甚至有可能是爆炸装置。

  4. 控制出血

  即使是袭击仍在继续,对伤者进行急救必须先于专业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在学校,老师或校长都需要认识大出血会威胁生命并且懂得使用止血带来加以控制,如果可以,尽可能将病人向急救设施可以到达的地点运输。因此,不仅仅是医务人员,即使是市民都应该学习如何使用止血带并且尽可能准备一个在家里,车里或办公场所以备不时之需。

  最后需要提出的是,警察和医护人员都需要继续进行合作培训来应对袭击者,倡导公众了解止血技能,并做好袭击者可能就在身边的准备。

  WMAI教你一手:如何现场处治大出血

  评估:

  • 确保自身安全

  • 快速调查现场,有条件的话记得戴上手套

  • 对患者迅速进行全身大出血检查,暴露伤处,使创伤可见

  处治:

  • 准确直接按压出血点;

  • 加压敷裹法(在敷裹之上再加压力包裹);

  • 如果压力不够时,止血绷带或许能帮上忙(止血绷带由于无法控制的出血,多处伤口等情况。);

  • 使用时要扎紧,以控制出血并且阻断脉搏;

  • 对于下肢而言可能要并排扎上两个止血绷带;

  • 如果出血停止,考虑在一个小时后移除绷带。如果出血再度发生,重上止血绷带,记录下时间然后就让其留在该处;

  • 如果有截肢、休克或伤口不可见并且不可观察的情况下,不要移除止血绷带。

Posted in Knowledge on Nov 09, 2015 by Lingye S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