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被熊扇了一巴掌,该如何处理?

看完这个背景,需要回答三个问题:患者的问题清单、现场的撤离计划、以及选择紧急撤离的理由。小编也请微波炉老师给出了他的答复:

1、问题清单:

    a、高风险伤口(理由:动物咬伤),预期感染和失血,处置计划为清创包扎;

    b、轻微失温(理由:主诉冷,并开始发抖),预期严重失温,处置计划是保暖、进食、补水;

    c、急性压力反应(理由:为熊可能回来而感到焦虑),处置计划为安抚情绪,进食进水;

2、撤离计划:

    整体选择安全不需要紧急的撤离方案。案例中给出的撤离计划都可以,理想的情况是一边撤离,一边通知ATV向患者靠拢。协助患者行走可以减少救援的压力,但是是否能找到靴子,这是一个未知。用担架撤离似乎对患者最好,但会增加救援队员的风险,以及患者失温的风险。等候ATV到来的风险相对大一些,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威胁越来越大。但不管有何种方式,持续监测患者的病情发展,避免预期问题的产生也是后撤途中重要的事情。

3、什么因素会增加撤离的紧迫性:

    最主要的还是环境的影响。夜晚降临,野生动物出没的可能性增加,需要尽快离开现场;如果无法维持患者的体温,也需要加快撤离的速度。

在所有的回复中,也存在一些普遍的误区,特别是题面中所表述的“中等程度的失血”、“生命体征的下降”和“精神状态的改变”。很多朋友认为该患者有容量性休克,但在这个案例中,容量性休克的可能性非常低。首先,伤口在四肢的末端,血管较细,通常出血量不会很大;其次,救援队抵达时伤口已经止血,已经没有活动的出血;第三,从休克的体征来讲,生命体征往往表现为呼吸脉搏的升高。结合以上三点,我们不需要把容量性休克当做现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