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野雪意外频发,野雪安全与野外急救不容忽视

近日,连续发生的多起滑雪意外死亡事件,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随着国内滑雪爱好者的增多,滑雪运动中的意外伤害也呈现出上升趋势。滑雪,作为一项高危运动,需要我们以更加严谨和认真的态度去对待。

伤病机制与预防

滑雪意外主要可能导致窒息创伤。窒息往往源于陷入粉雪、掉入坑洞或遭遇雪崩。

为了预防这类意外,我们必须做好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包括两个核心方面:预防措施和最小后果化。通过评估风险的可能性与后果的严重性,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尽可能减少意外发生后的后果。当风险评分达到一定高度时,应果断停止活动。

在滑雪前,我们应充分了解天然雪道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例如,结伴滑雪、佩戴头盔等护具、携带必要的救援装备等。对于野雪滑雪,尤其需要携带雪崩三件套(雪崩雷达、探杆、雪铲),并学会正确使用。此外,雪崩气囊背包和雪肺等装备也能在关键时刻提供额外的保护。

对于一位严肃的野雪爱好者,这些可能还远远不够,您还需要必要的户外知识、应对恶劣天气的准备、对自身装备的了解和维护、队友之间的熟悉和配合、面对意外时的应对能力等等。

救援与急救

一旦意外发生,迅速找到伤患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特别是在雪崩发生时,时间就是生命。数据显示,雪崩后被埋15分钟的存活率高达92%,而超过35分钟则降至30%。因此,我们必须与时间赛跑,迅速定位并挖掘被埋人员。这也意味着,真正能救你的,可能就是和你一起滑雪的同伴了

在找到伤患后,我们需要立即进行伤患评估。评估过程依旧可以遵循野外急救三个三角形的原则,以现场评估、首要评估、次要评估的顺序进行。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可以制定出问题清单及处治计划。

一:短时间被掩埋

如果患者有脉搏,呼吸问题可能是最优先需要考虑的。如果患者呼吸衰竭或无呼吸,立刻进行人工呼吸支持(10-12次/分钟)。维持患者的核心温度同样重要,短时间被埋在雪里不一定会造成失温,但挖出来暴露在空气中,就会加速体温的散失。

如果患者没有脉搏,立刻开始心肺复苏,但不要只进行胸外按压。

二:长时间被掩埋

虽然超过35分钟,幸存率不足30%,但也有数据统计被埋130分钟,依旧有3%的存活几率。但这时候对于现场的处置来讲,将变得非常的困难。无法测得患者的脉搏和呼吸,到底是严重的失温还是心脏骤停,将难以判断。

有些指征是明确的:1、现场环境对所有人来说都不安全;2、带有明显的致命创伤;3、呼吸道被冰雪堵塞;4、身体的核心体温低于10℃。当有这些指征时,我们可以放弃进行现场的心肺复苏。

反过来,如果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且患者头面部四周有明显的气穴,则可以考虑当做严重失温的患者来处理或者现场开始心肺复苏。(这一判断比较困难,我们很难测量患者的核心体温,也无法确定患者到底什么时候开始停止呼吸的)

也有一些设备会增加患者的存活时间,如雪肺,有记录使用雪肺最长的存活时间为2小时。

备注:不同的机构可能存在不同的施救原则

总结与呼吁

滑雪是一项充满乐趣和挑战的运动,但同时也是一项高危运动。为了确保我们的安全,我们必须充分了解滑雪的风险和预防措施,并学会在意外发生时进行正确的急救。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推广滑雪安全知识,帮助更多的人了解滑雪的风险和急救方法。

最后,祝愿各位雪友在雪季中尽情享受滑雪的乐趣,同时保持警惕,避免发生意外。一旦发生意外,请立即施救,因为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滑雪运动的安全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撰写:主任导师 王铁军 & 导师 彭欣
审核:高级主任导师 邵辉
图片:转载自网络/导师彭欣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