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怎么办?到底是物理降温还是药物降温?是温水擦浴还是冷水浸泡?

最近全国很多地方开启了烧烤模式,小编所在的上海也面临了近几十年来的最高温考验。媒体上不断出现热射病致死、中暑倒地的新闻,自媒体也开始传播热射病或中暑的处置方法,这一点小编承认手脚慢了。

什么是中暑?

人们往往习惯性的把热相关的疾病叫做中暑,于是就有了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的区分。如果我们简单的来理解,就是人体的体温代偿机制出现了问题,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体温上升,从而对人体造成了伤害

破坏这个平衡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在高温天气下进行长距离跑步运动,需要暴露在烈日下长时间工作,全身穿着防护服的大白采样人员,还有如被烧烫伤后的患者一些大面积皮肤受损,甚至人们服用某些药物也会妨碍人体调节体温的功能……但是不管什么如何发生,主要原因就是核心体温过高了。

中暑的判断方法

在实际判断和处置中,我们有时很难准确且迅速地确定患者的体温到底是多少度,但可以从患者的精神状态入手,通过对精神状态的观察,来判断热对患者影响的严重程度。

举个例子,今日大筛,三位采样工作者身穿大白进行采样工作,室外温度32度,已经工作了三个多小时了。

第一位工作者,采样结束,脱下衣服,皮肤潮红、大汗淋漓,大口喘气,他觉得很热,但精神状态正常,思维清晰。显然我们不会觉得他有很大的问题,他的体温可能略有上升,但并没有对患者造成什么影响。

第二位工作者,采样还没结束,突然就停下来了,说太热了,不舒服,需要歇一歇。表明温度已经对这位工作者造成了影响,虽然意识依旧清醒,但是精神状态开始下降了。

第三位工作者,突然从工位上滑落地面,你上前查看,移除防护服时,发现患者有呼吸有脉搏,但已经失去意识,你一定会觉得现在是一个严重的情况了。

显然,在这样的环境下,你一定会往热的方向去想,如果非要对这三位工作者下一个判断,我们可以说,第一位只是觉得热,第二位有热衰竭,精神状态有改变,而第三位就是热射病(也可以说是严重中暑),意识水平有改变。

处置方法

既然我们理解热的问题是产热>散热,那么扭转这个不等式,让散热>产热,就可以降低体温了。

对于第一位和第二位工作者来说,我们有很多方法来帮助他们,例如:脱掉防护服、离开炎热的环境,在凉快的地方吹吹空调或电扇。如果是运动引起的,那么停下来休息。如果觉得口渴,补充一些电解质饮料或生理盐水。

而对于第三位工作者来说,现实的问题是大脑正在经受高温的损伤,我们不仅需要散热大于产热,更希望散热远远大于产热,尽早启动降温,尽快把温度降下来,就可以减少对大脑的进一步损伤。

那什么样的方法才比较快呢?想一想你怎么吃到刚煮完的白煮蛋的?

也许有人会提出,剧烈的降温存在心血管方面的风险。但是,从风险评估的角度考虑,大脑正在受损伤,是现在面临的首要问题。所以,需要快速启动降温,且不能因为转运患者而耽搁了现场降温的时间尽快把温度降下来的目标是在30分钟之内,将核心体温降到39℃或以下

对比下图所列方法,我们会发现,一些常规的做法并没有那么高的效率,比如拿冰袋放在大动脉处、拿湿毛巾盖在额头上。在实际应用中,最简单的就是冲凉,利用水流,借助传导、对流的原理,快速带走热量;如果缺少水,也可以打湿患者的身体扇风,利用对流和蒸发来散失热量,但不要去除伤患身上所有的衣服,留下最后一层浸润水分,可以保持更持久的蒸发,同时还可以加大了传导的效率。

同样,当我们无法测量核心体温时,而患者在降温后逐渐清醒,也说明降温有效了。但热射病还可能存在一些并发症,如横纹肌溶解、肾衰竭等问题,所以,即使患者已经苏醒,也要将患者送至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如果患者依旧没有苏醒,那么在后送的过程中,也要保持持续降温。

所以,标题中的问题,你现在有答案了吗?

热相关的其他疑惑

脱水

在炎热天气下,患者可能因为大量流汗、饮水减少,从而导致脱水,但主要的原因是水的进出平衡问题,和温度无关。

局部痉挛

夏天运动容易造成局部痉挛,但其实一年四季运动都有可能造成肌肉痉挛。肌肉痉挛最主要的原因是运动前没有充分热身,局部肌肉超出了负荷,和体温并没有直接的关联。

电解质缺失

很多人担心大量出汗会流失电解质,但实际人体评估电解质的水平是通过浓度来衡量的。出汗会流失电解质,但不会造成浓度的大幅下降。而造成电解质紊乱的一个主要原因恰恰是担心脱水的运动者,在大量补水的同时,没有补充食物或电解质。所以,保持正常的摄入,就可以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这个大量补水也包括大量饮用运动型饮料,因为运动型饮料的电解质浓度也远远低于人体的电解质水平。

心脏骤停

如果患者因为中暑而没有了脉搏呼吸,那么立刻将患者转移至安全环境下,并开始心肺复苏和使用A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