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一到,“防溺水”就成为了一个热点词,小编翻了翻最近的小视频,也发现各地溺水事件频发,加上近期雨水造成的洪涝,也造成不少人失去生命。今天,小编也和大家来聊一聊溺水。
溺水的预防
对于溺水来讲,预防要重于救助,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普遍都在强调“防溺水”的重要。虽说不会游泳是溺水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是真正造成溺水的原因多种多样,从小编截取各媒体对溺水事件的报道中就可以发现。
了解造成溺水的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提前做好风险管理,从而降低溺水的风险,毕竟,炎热的夏季也不能因为担心溺水而远离水域啊。
野外医学协会总结了一些常见溺水的原因:
1、游泳能力受损;
游泳能力受损是指,在水中的人失去了对自身的控制,从而无法确保正常的呼吸。一些比较常见的因素包括了:抽筋、失温、体力透支、惊慌失措、未正确穿戴救生装备、落入湍急的水流中等等;小编就曾经遇到过一次,一位初学游泳的人因惊慌失去冷静,差点在深水区域发生溺水,幸亏被及时发现。
分析这些造成游泳能力受损的原因,可以找出相对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包含并不局限于):
- 抽筋:下水前充分热身;
- 失温:控制在水中逗留的时间;
- 体力透支:长距离游泳时需要携带浮力装置(如:跟屁虫);
- 惊慌失措:不要盲目进入超出自身能力界限的不明水域;
- 未正确穿戴救生装备:不管会不会游泳,正确穿戴救生装备都很重要;
- 落入湍急的水流:远离危险水域,不要盲目自信;
2、毒素影响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精神状态改变
不管是在游泳时还是在落水后的自救中,都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如果落水者的精神状态改变,那么在水中就无法更好地控制身体,溺水的风险也就会大大增加。例如:醉酒状态、昏迷等。导致昏迷的原因有很多,如落水后头部遭到撞击而导致昏迷。这也常发生在车辆坠河、泳池跳水、峡谷溯溪等场景。特别是在峡谷溯溪运动中所发生的的意外,基本都是因为遇难者被水流冲走,头部受到岩石撞击而昏迷,从而导致溺水而亡,所以在这样的运动中,正确穿戴头盔和救生衣尤为重要。
3、动弹不得和被卡住
当溺水者被困在某些场景下,导致无法脱困,就容易发生溺水。例如滚水坝、落水后的车辆、身体被水底的岩石、水草或渔网卡住等。在夏季的户外运动中,也常见因操作不当,在溪降时被困在瀑布下,进而发生了溺水窒息。
4、浅水黑视
浅水黑视是指人在水中憋气,到了最终阶段突然发生的昏迷,常见于自由潜运动。在上浮接近水面的时候,也就是憋气的终末段,大脑因超出缺氧的耐受极限而昏迷(宕机),所以称为浅水黑视。这也会在泳池闭气游戏时发生。
当然,小编无法列出所有的可能性,更重要的在于,大家能够建立起预防的意识,总结以下几点建议:
- 重视风险,远离危险水域
- 学会游泳并提高游泳技能
- 正确穿戴救生设备
- 不做超出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
- 不要独自一人下水
溺水者救援
如果有人落水需要救助,当你想要见义勇为时,最好先做好风险评估,特别是影响自身安全的因素。媒体曾经报道了一位小伙子,为了救助落水的人,从14m的大桥上跳下。幸运的是,落水者和施救者都平安上岸,但是因为跳水的这一动作,也导致了施救者脊柱的损伤。我们也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施救者跳下去造成受伤而影响游泳能力,那么这一落水救援的事件就可能变成有两位落水者需要被救了。
落水施救的技术,也不是用几段文字就能描述清楚的,当然,这也超出了小编的知识范畴。在这里,小编只能强调一些救人的原则:
1、岸上救优于水中救;
2、用工具优于徒手;
3、团队救优于独自救;
总之,救人时切莫让冲动盖过理智!
溺水后救治
当落水者被救助上岸后,最严重的结果就是无脉搏无呼吸了。第一时间判断呼吸脉搏尤为重要。如果无脉搏、无呼吸:立刻启动心肺复苏。通常所说的心肺复苏是指C-A-B,即胸外按压(C)-打开呼吸道(A)-正压通气(B);但对于溺水的患者来说,也推荐使用A-B-[C-A-B]-[C-A-B]……,即先打开呼吸道,进行2-5次正压通气,然后按照通常CAB30:2的方法进行心肺复苏。,不管是ABC还是CAB,更重要的还是尽快启动心肺复苏。
如果溺水时间较短,患者可能处于一种有脉搏但无呼吸的状态,也可以只进行单纯的正压通气,每分钟通气10-12次。当然,如果不确定是否有脉搏,那么就当无脉搏来处理。
如果现场有AED,请立刻使用AED;如果能够配合正压通气的同时补充氧气,那对患者来说也是最佳的。
除此之外,也需要根据环境和溺水的原因来考虑是否会有其他伤害,例如撞击、划伤等。利用野外医学的伤患评估系统来评估伤患,可以帮助我们对患者的伤情有更全面地掌握。
对溺水者施救还有一些常见的疑惑:
1、如何把呼吸道和肺里的水排出来?
其实我们不用刻意去排水,当我们在做心肺复苏时,按压会排除一部分呼吸系统中的水,正压通气也会迫使身体组织吸收掉一部分的水,而所谓的“控水”并不能清理肺部的积水,反而会耽搁启动心肺复苏的时间。当患者意识逐渐恢复,身体的自主排异即咳嗽,也会排出部分的积水。
2、是否需要清理口腔异物?
这个问题可以简单来看,打开呼吸道时能看到异物,就试着清理;能清理出来,就把异物清理出来。
3、只是呛水,会不会有问题?
所谓的呛水,就是水进入了呼吸道。人在清醒的时候,会利用咳嗽把水咳出来,但并不能排空进入呼吸系统的水。残留的水可能会对肺部造成损伤,从而引发炎症,严重情况下会增加肺部的积液,变成肺水肿。这是个预期问题,也预示着我们需要对溺过水的患者进行持续的监测,以便能够提前发现肺水肿问题的存在。
4、溺水后救上来的患者还会存在什么问题?
除了上述提到了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些预期的问题需要被关注到。例如失温、脑部缺氧导致的脑损伤以及由此引发的脑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