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MAI携手深行赛事,共同推动越野跑安全与健康​

WMAI携手深行赛事,共同推动越野跑安全与健康 近年来,越野跑运动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虽然曾经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但随着疫情的过去,越野跑的春天正在到来。不管是延续了多年的传统赛事,还是新生的赛事,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参与到。跑者们在享受越野跑的过程中,随之而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时有发生的意外,甚至悲剧,不断地触动着我们的心。由此,深行赛事率先开展与野外医学协会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野外医学协会一直致力于提升公众在户外活动中的安全意识和急救能力。可以想象,在大多数越野跑的线路设计中,远离医疗机构、面对环境变化的挑战、施救和撤离时间较长,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也会导致任何意外都可能对跑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我们强调,掌握基本的野外急救技能对于每一位跑者来说就是最后一道屏障,也是至关重要的。 越野跑者应了解并熟悉各种可能遭遇的风险。这包括但不限于地形风险、天气风险、运动伤害等。在遭遇这些风险时,具备野外急救技能的跑者,可以通过评估和对预期问题的思考,制定正确的措施和行动计划,以便将伤害降到最低。 跑者也需要知晓“强装”的必要性!这也是保障跑者安全最基础的装备。一双好的的越野跑鞋可以减少脚部受伤的风险,但一件质量良好的风衣可以让你抵御环境的伤害,而一个配置合理的急救包,则可以在遭遇意外时提供必要的急救用品。 在赛事组织方面,深行赛事以其认真负责的态度赢得了广大跑者的好评。他们不仅关注比赛的公平公正,更重视每一位参赛者的安全与健康,同时也在为提升越野赛事整体的风险管理能力而努力着。 基于与国际野外医学协会的合作,深行赛事将野外急救引入到“2023环四姑娘山超级越野跑”的赛事之中。不仅要求赛事保障队伍通过学习野外急救的知识和技术来提升保障的能力,也鼓励参赛者能够对野外急救有一定的了解,来建立更强的安全意识。同时,深行赛事也将邀请国际野外医学协会的导师,在赛前,到现场为大家进行野外急救的现场分享。 国际野外医学协会也为能在越野跑领域与深行赛事进行合作而感到非常荣幸。为此,协会特意制作了“越野跑主题急救工作坊”在线课程,以配合环四姑娘山赛事的顺利进行。 我们将继续通过教育和培训,提升公众对野外急救的认识和技能。也期望以此为契机,推动越野跑的健康发展,为所有的越野跑者创造一个更安全、更健康的赛事环境。 彩蛋:所有参与深行赛事2023环四姑娘山超级越野跑的跑友,在赛前通过“越野跑主题急救工作坊”的在线学习,凭借该课程的结业证书,在2023环四姑娘山的赛事现场,可领取国际野外医学协会提供的助学金卡一张(面值100元)。具体如何开始学习,请联系深行赛事客服(yaklife)。

案例分析|山地车速降,让我感受呼吸的痛

 “呼吸的痛”这个词或许你在听歌的时候听到过,但又有几个人真正感受过呼吸的痛呢?所以,当小编刷到这个视频时,第一时间就想和大家来分享一下。 注:下面的视频需要打开音频,请注意音量和场合。 https://wildmed.asia/wp-content/uploads/2023/08/剪辑版.mp4 之后,小编想方设法找到了视频的当事人,也就是KK唐梦麒,通过他的回忆,我们来感受一下当时的情境。唐梦麒 1996年出生,湖南人,专业山地车速降车手,从业10年,受伤无数。 小编:这个视频里的场景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KK:这是8月份参加崇礼一场山地车速降赛时摔的,是我自己身上摄像机记录下来的。 小编:为什么要把这个视频分享出来呢? KK:我也是想了很久,因为这次撞击在当时,我觉得很严重,感觉自己无法呼吸,脑子里不断闪现一些事情,毫不夸张的说,有几秒真的有濒死的感觉。 小编:你记得自己是怎么摔车的吗? KK:应该是我的车辆没调试好,所以上车时,车感出了点问题,刚出发两三百米,就摔了。 小编:摔完之后是什么样的感受? KK: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痛,那种重重拍向地面的疼痛,只要一吸气,胸腔扩张,就会产生剧烈疼痛,所以你可以听到我当时是进气短,出气长。 编者按:     从症状上来评估,KK现在处于呼吸窘迫的状态,而导致呼吸窘迫的原因可能就是疼痛,患者在疼痛时,会不自主的屏气和收缩肌肉,让自己能够压制疼痛的感觉。当然,也可能伴随着胸腔的损伤,例如肋骨骨折。由于呼吸的时候,横膈肌和胸腔处于一种活动的状态,每一次呼吸都有可能牵扯到伤处带来疼痛,这也会导致患者不敢用力呼吸,表现出呼吸短浅的症状。     我们通常可以使用PROP(呼吸的普遍处理方法)来帮助伤患调整呼吸。  当然,如果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能够发现胸腔的实际损伤,那么也可以做出针对性的处置。对开放式的气胸进行伤口的封堵,对不稳定的肋骨进行固定来缓解疼痛。这个时候,呼叫救援并做紧急撤离是必须的。 小编:这个状况持续了多久? KK:也就视频记录的大约一分钟左右。然后有个工作人员过来关心我,我还和人家说没事。我觉得运气还不错,地上没有凸起的石头树根这些,所以疼痛有所缓解之后,我还可以自己站起来,当时,我感觉自己应该没受多大的伤 小编:听上去的确挺幸运,那之后你又继续比赛了吗? KK:没有,其实我后来又坐在道边休息了大概20分钟,然后想坐在车上滑下去。但当时腰椎处的疼痛非常明显,稍有震动或者呼吸大一些,就会有比较强烈的疼痛感。后来就下了两三百米,正好有缆车站,我就坐缆车下山了。 编者按:     看来伤情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腰椎处的疼痛表明脊柱受伤的伤害,这是一个不致命,但又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脊柱伤的预期问题是瘫痪,这对于大多数伤患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结果。这也提醒大家,伤情并非伤患第一时间表现的那样,我们需要利用伤患评估系统对伤患进行全面的评估,才能对伤情有更全面的了解。     在理想的情况下,伤患需要用硬质担架搬运撤离,以便能够稳定患者的脊柱。但从KK的表述,脊柱虽然有伤,但相对风险较低。及时放弃骑行,使用缆车下撤也是非常明智的决定。 小编:下去之后,有没有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KK:我在雪场的医疗站做了检查,没发现有啥骨折啥的,虽然他们建议我去医院,但我偷懒没去。在家休息了两三天,感觉症状慢慢消除了,应该问题不大。 小编:我们不能就结果说事情,虽然结果是好的,但没去医院做检查始终是个错误的决定。 KK:是的,我的确有些大意了,这个必须得吸取教训。 小编:类似这样的摔车经历,还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KK:摔车对于速降来说太正常了,我身边大概三成以上的车友都有过骨折,有的甚至还骨折过四五次。不过我自己有一次摔到了内出血,还挺严重的。摔出去的时候,车把顶在了腹部,当时也是疼得无法呼吸。最后是救援队把我抬下去的,反正我自己已经爬不起来了。 小编:是医院检查出来内出血吗? KK:是的,先在县城医院B超,说腹腔有阴影,然后又转了一家三甲医院,诊断说肝脏破裂。不过出血量还可以,医院给打了两针据说是止血针,又把腹腔内的淤血抽掉,也不多。不过那次,我在家躺了很长一段时间。 编者按:     腹腔的剧烈撞击,有可能对脏器造成损伤,从而导致内出血的问题产生。在现场,我们往往无法第一时间发现内出血的问题存在,但可以通过持续的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因为,持续的出血会导致身体出现代偿,呼吸和脉搏会逐渐加快,医学上称之为休克。当我们在帮助伤患时,在经过休息、安慰,呼吸脉搏还继续上升,那么就需要紧急撤离。 小编:最后,还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吗? KK:必须有呀,那就是必须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骑行和训练我们需要根据将要骑行的路段合理佩戴头盔护具,评估路段和赛道情况,合理选择半盔或全盔,护膝、护肘,甚至于对一些高风险赛道,还需要佩戴护具,护颈。要想玩得长久玩得安全,技术提升非常重要,但安全意识更加重要,这不只是说做好防护,也需要有应对风险的能力。祝大家玩车健康,快乐! 小编:也谢谢KK,“献”身说法,用自己的案例给玩极限运动的朋友提出了警示。 KK:是的,受伤并不光荣,也希望大家少受伤。 小编:有句话叫风险固定存在,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呀,如果以后再遇到自己或队友摔车该怎么办? KK:还要建议大家学点野外急救,毕竟在救援没到达之前,还能开展自救互救。 小编:哈哈,就这句话最有价值了。 后话:采访结束后,小编又去翻了翻KK的朋友圈,发现他受伤的三天后,又继续了他第183场比赛,并获得了精英组的冠军!真是不知该恭喜他还是该提醒他注意安全。

官方发布|第五期WMAI亚洲区野外急救导师招募公告

经过了10余年的普及和推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学习了野外医学的急救课程,并且获得了超过99%的好评。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野外医学的知识与理念,亚洲区办公室,将启动第五期野外医学导师的培训课程,向所有符合报名条件,并有志于野外急救知识传播的学员发出邀请,来加入野外医学导师的团队吧。

野外医学与日常急救|关于溺水的防、救、治

暑期一到,“防溺水”就成为了一个热点词,小编翻了翻最近的小视频,也发现各地溺水事件频发,加上近期雨水造成的洪涝,也造成不少人失去生命。今天,小编也和大家来聊一聊溺水。 溺水的预防 对于溺水来讲,预防要重于救助,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普遍都在强调“防溺水”的重要。虽说不会游泳是溺水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是真正造成溺水的原因多种多样,从小编截取各媒体对溺水事件的报道中就可以发现。 了解造成溺水的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提前做好风险管理,从而降低溺水的风险,毕竟,炎热的夏季也不能因为担心溺水而远离水域啊。 野外医学协会总结了一些常见溺水的原因: 1、游泳能力受损;     游泳能力受损是指,在水中的人失去了对自身的控制,从而无法确保正常的呼吸。一些比较常见的因素包括了:抽筋、失温、体力透支、惊慌失措、未正确穿戴救生装备、落入湍急的水流中等等;小编就曾经遇到过一次,一位初学游泳的人因惊慌失去冷静,差点在深水区域发生溺水,幸亏被及时发现。 分析这些造成游泳能力受损的原因,可以找出相对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包含并不局限于):     抽筋:下水前充分热身;    …

「WMAI会员单位-野外急救能力认证」结果公示

WMAI亚洲区办公室,完成2023至2024年度的会员单位认证,共六家机构达到认证要求,特此公示。 分别是: 一星认证:湖北奥博户外拓展中心 二星认证:深圳蓝天救援队 三星认证:澳门青年领袖探索协会、新疆走吧户外 四星认证:成都领攀 五星认证:深圳公益救援队 特此公示! 2023年6月1日

如果我在现场|勒多曼因滑坠意外的模拟处置

这是四川省山地救援队发布的事故救援报告,请在看下面的内容之前,先浏览这份报告!SMRT,公众号:四川省山地救援队 总队2023年“6.3”勒多曼因山难事故救援报告 分析报告的内容,大致可以了解: 6月3日伤患滑坠无法行动; 6月4日才有信号,向外发出求助;…

在春意盎然中您所不曾留意的风险

春天到,百花开! 桃花、樱花、梨花、海棠花…… 各种盛开的鲜花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观赏拍照。 天气晴好时你会发现户外到处人满为患。 遛狗的、遛娃的、野餐的、拍写真的、放风筝的、晒太阳的…… 一片热闹非凡。 但在这热闹的景象背后,依旧潜藏着不少风险。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来絮叨絮叨......  过敏 可能性:★★☆☆☆ 严重性:★★☆☆☆ 花粉是导致过敏的一种常见因素。日常过敏是由于花粉的皮肤接触或口鼻吸入而导致,致使身体皮肤产生的红肿骚痒,这些其实并不严重,但是花粉的吸入往往会影响呼吸道,轻的引起上呼吸道的不适,如咳嗽、打喷嚏、流鼻涕,而严重的会引起呼吸道肿胀、哮喘,这些危及呼吸道的情况,会有窒息的风险。大部分情况下,过敏的人往往知道自己的过敏史和过敏源,但也有小部分人会突发过敏。所以,不管你是否是过敏体质,只要在充满花粉的环境中,出现了皮肤红疹、痒,不停地打喷嚏、流鼻涕,我们都要考虑是过敏导致的。规避风险: 1、 远离过敏的环境; 2、 戴口罩保护呼吸道;现场处置: 1、 脱离这个环境; 2、 适当服用抗过敏的药物(比如氯雷他定、苯海拉明、扑尔敏等抗组胺药物,但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3、…

如果我在现场|首尔梨泰院踩踏事件模拟处理

我不在现场,只是在屏幕的这端无能为力。 我相信现场的人们已经竭尽全力,做了他们能做的事情。 而坐在手机/电脑前的我,却可以冷静的去设想,如果我在现场,又能够做什么? 记住!伤患评估系统就是在现场最好的工具! 01 现场评估 如果我在现场,有可能正陷入人群中,那么首要就是让自己活下去。 分享一些流传的自救方法: 跟随人流移动,不要妄图停下自己的脚步; 慢慢地往侧面移动,或许有机会脱离人流; 不要盲目去拉拽已经摔倒的人,这个时候我可能救不了别人,反而让自己更加的危险!…

证书有效期的延续

野外医学的急救认证有效期为三年,要保持证书的有效期,需要在有效期截止前,再次参加课程来复习和巩固相应的知识与技术。 针对不同的认证,有不同的续证要求: WFA野外急救:20小时的受训时间。没有对应续证的课程。可以选择WFAWAFAWFR重新进行学习。 WAFA野外高级急救:40小时的受训时间。可以选择WFA进行续证,或者选择WFR-Bridge课程,使自己进阶为WFR野外第一响应人。当然也可以重修WAFA课程。 WFR野外第一响应人:80小时的受训时间。可以选择WAFA或WFR-Bridge课程来进行续证。 关于超期续证的说明 申请参加续证或进阶的课程,已超过证书有效期,但超期不大于三个月的,均可发邮件至SUPPORT@wildmed.asia进行超期续证/进阶申请。即学员需要在证书超期不超过三个月之内完成续证或进阶。 申请参加续证或进阶课程的时间,超过证书有效期一个月但不大于三个月的学员,需要先完成育践网学习平台(expednet.cn)上的超期续证摸底考试,并需要获得80%的合格成绩。 邮件内容包含:学员名字、电话、持有证书等级、有效期、证书照片、申请参加续证/进阶课程的日期和地点,以及育践网学习平台的注册邮箱。 通过申请的学员,由WMAI办公室协助,与课程组织方建立联系,并确认报名。 其他未明确事项均可发邮件至support@wildmed.asia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