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个背景,需要回答三个问题:患者的问题清单、现场的撤离计划、以及选择紧急撤离的理由。小编也请微波炉老师给出了他的答复: 1、问题清单: a、高风险伤口(理由:动物咬伤),预期感染和失血,处置计划为清创包扎; b、轻微失温(理由:主诉冷,并开始发抖),预期严重失温,处置计划是保暖、进食、补水; c、急性压力反应(理由:为熊可能回来而感到焦虑),处置计划为安抚情绪,进食进水; 2、撤离计划: 整体选择安全不需要紧急的撤离方案。案例中给出的撤离计划都可以,理想的情况是一边撤离,一边通知ATV向患者靠拢。协助患者行走可以减少救援的压力,但是是否能找到靴子,这是一个未知。用担架撤离似乎对患者最好,但会增加救援队员的风险,以及患者失温的风险。等候ATV到来的风险相对大一些,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威胁越来越大。但不管有何种方式,持续监测患者的病情发展,避免预期问题的产生也是后撤途中重要的事情。…
前段时间,两位“驴友”在“虫草线”遭遇困境,向迪庆消防德钦大队发出了紧急求助。看到这则新闻,作为学过野外医学的我,不禁思考:在这种情境下,我们是否可以融入野外医学的评估系统来提升救援效率?
每年冬天,“雪道的尽头是骨科”这句玩笑话不绝于耳,相信不少朋友都刷到过雪道意外事故的视频。在这里我们不讨论对错,只讨论意外的结果该如何处理。
骨折的问题,不能说这事很严重,但也不能说这事不严重,毕竟伤筋动骨一百天,这罪是有的受了。幸运的是,大部分的骨折不致命。
但在这样激烈的碰撞意外中,有两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在意。
第一个问题就是脊柱!在剧烈的碰撞、摔落下,脊柱也可能受到伤害,最严重的后果就是瘫痪。所以,在意外发生的第一现场,稳定患者的脊柱非常重要。对于学过急救的您来说,稳定脊柱并非不去移动伤患,而是在救助伤患的同时,要关注脊柱的稳定,该评估就评估,该处置还是要处置!在雪场救护人员抵达之前,可以让患者得到更好的照顾。
第二个问题就是头部的创伤!虽然滑雪者都有戴头盔,但巨大能量的撞击,依旧有可能影响头部。头部最重要的器官就是颅骨保护下的脑,对于头部的受伤,脑是否受到影响,就是最关键的问题。
在院前,没有仪器来识别脑部是否有受损,但我们可以抓住两个重要的症状:
1、有没有因为头部的创伤而昏迷
2、有没有因为头部的创伤而失忆
只要存在其中任何一个症状,我们就说这位伤患有创伤性脑损伤。因为,创伤导致脑功能发生改变,我们就需要担心脑部受到的损伤。比如,下图的这位雪友:
这位伤患失去了部分的记忆,因此我们现场就可以断定存在创伤性脑损伤,需要去医院进一步的检查,来确定受损的程度。轻微的损伤可能只需要通过休息来等待大脑的自愈;而严重的损伤,可能会需要神经外科的手术,来止血、移除血块、释放颅内压力等。如果您忽略了这些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可能会加重,那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很多雪友都有摔断片的经历,觉得这不是一件很大的事情。野外医学建议,有创伤性脑损伤,不管症状如何,在安全可撤离的前提下,都需要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而另外一些症状则表明,脑损伤的风险更大,需要尽快去医院检查,这些症状包括了:…
“呼吸的痛”这个词或许你在听歌的时候听到过,但又有几个人真正感受过呼吸的痛呢?所以,当小编刷到这个视频时,第一时间就想和大家来分享一下。
注:下面的视频需要打开音频,请注意音量和场合。
https://wildmed.asia/wp-content/uploads/2023/08/剪辑版.mp4
之后,小编想方设法找到了视频的当事人,也就是KK唐梦麒,通过他的回忆,我们来感受一下当时的情境。唐梦麒
1996年出生,湖南人,专业山地车速降车手,从业10年,受伤无数。
小编:这个视频里的场景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KK:这是8月份参加崇礼一场山地车速降赛时摔的,是我自己身上摄像机记录下来的。
小编:为什么要把这个视频分享出来呢?
KK:我也是想了很久,因为这次撞击在当时,我觉得很严重,感觉自己无法呼吸,脑子里不断闪现一些事情,毫不夸张的说,有几秒真的有濒死的感觉。
小编:你记得自己是怎么摔车的吗?
KK:应该是我的车辆没调试好,所以上车时,车感出了点问题,刚出发两三百米,就摔了。
小编:摔完之后是什么样的感受?
KK: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痛,那种重重拍向地面的疼痛,只要一吸气,胸腔扩张,就会产生剧烈疼痛,所以你可以听到我当时是进气短,出气长。
编者按:
从症状上来评估,KK现在处于呼吸窘迫的状态,而导致呼吸窘迫的原因可能就是疼痛,患者在疼痛时,会不自主的屏气和收缩肌肉,让自己能够压制疼痛的感觉。当然,也可能伴随着胸腔的损伤,例如肋骨骨折。由于呼吸的时候,横膈肌和胸腔处于一种活动的状态,每一次呼吸都有可能牵扯到伤处带来疼痛,这也会导致患者不敢用力呼吸,表现出呼吸短浅的症状。
我们通常可以使用PROP(呼吸的普遍处理方法)来帮助伤患调整呼吸。
当然,如果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能够发现胸腔的实际损伤,那么也可以做出针对性的处置。对开放式的气胸进行伤口的封堵,对不稳定的肋骨进行固定来缓解疼痛。这个时候,呼叫救援并做紧急撤离是必须的。
小编:这个状况持续了多久?
KK:也就视频记录的大约一分钟左右。然后有个工作人员过来关心我,我还和人家说没事。我觉得运气还不错,地上没有凸起的石头树根这些,所以疼痛有所缓解之后,我还可以自己站起来,当时,我感觉自己应该没受多大的伤
小编:听上去的确挺幸运,那之后你又继续比赛了吗?
KK:没有,其实我后来又坐在道边休息了大概20分钟,然后想坐在车上滑下去。但当时腰椎处的疼痛非常明显,稍有震动或者呼吸大一些,就会有比较强烈的疼痛感。后来就下了两三百米,正好有缆车站,我就坐缆车下山了。
编者按:
看来伤情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腰椎处的疼痛表明脊柱受伤的伤害,这是一个不致命,但又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脊柱伤的预期问题是瘫痪,这对于大多数伤患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结果。这也提醒大家,伤情并非伤患第一时间表现的那样,我们需要利用伤患评估系统对伤患进行全面的评估,才能对伤情有更全面的了解。
在理想的情况下,伤患需要用硬质担架搬运撤离,以便能够稳定患者的脊柱。但从KK的表述,脊柱虽然有伤,但相对风险较低。及时放弃骑行,使用缆车下撤也是非常明智的决定。
小编:下去之后,有没有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KK:我在雪场的医疗站做了检查,没发现有啥骨折啥的,虽然他们建议我去医院,但我偷懒没去。在家休息了两三天,感觉症状慢慢消除了,应该问题不大。
小编:我们不能就结果说事情,虽然结果是好的,但没去医院做检查始终是个错误的决定。
KK:是的,我的确有些大意了,这个必须得吸取教训。
小编:类似这样的摔车经历,还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KK:摔车对于速降来说太正常了,我身边大概三成以上的车友都有过骨折,有的甚至还骨折过四五次。不过我自己有一次摔到了内出血,还挺严重的。摔出去的时候,车把顶在了腹部,当时也是疼得无法呼吸。最后是救援队把我抬下去的,反正我自己已经爬不起来了。
小编:是医院检查出来内出血吗?
KK:是的,先在县城医院B超,说腹腔有阴影,然后又转了一家三甲医院,诊断说肝脏破裂。不过出血量还可以,医院给打了两针据说是止血针,又把腹腔内的淤血抽掉,也不多。不过那次,我在家躺了很长一段时间。
编者按:
腹腔的剧烈撞击,有可能对脏器造成损伤,从而导致内出血的问题产生。在现场,我们往往无法第一时间发现内出血的问题存在,但可以通过持续的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因为,持续的出血会导致身体出现代偿,呼吸和脉搏会逐渐加快,医学上称之为休克。当我们在帮助伤患时,在经过休息、安慰,呼吸脉搏还继续上升,那么就需要紧急撤离。
小编:最后,还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吗?
KK:必须有呀,那就是必须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骑行和训练我们需要根据将要骑行的路段合理佩戴头盔护具,评估路段和赛道情况,合理选择半盔或全盔,护膝、护肘,甚至于对一些高风险赛道,还需要佩戴护具,护颈。要想玩得长久玩得安全,技术提升非常重要,但安全意识更加重要,这不只是说做好防护,也需要有应对风险的能力。祝大家玩车健康,快乐!
小编:也谢谢KK,“献”身说法,用自己的案例给玩极限运动的朋友提出了警示。
KK:是的,受伤并不光荣,也希望大家少受伤。
小编:有句话叫风险固定存在,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呀,如果以后再遇到自己或队友摔车该怎么办?
KK:还要建议大家学点野外急救,毕竟在救援没到达之前,还能开展自救互救。
小编:哈哈,就这句话最有价值了。
后话:采访结束后,小编又去翻了翻KK的朋友圈,发现他受伤的三天后,又继续了他第183场比赛,并获得了精英组的冠军!真是不知该恭喜他还是该提醒他注意安全。
暑期一到,“防溺水”就成为了一个热点词,小编翻了翻最近的小视频,也发现各地溺水事件频发,加上近期雨水造成的洪涝,也造成不少人失去生命。今天,小编也和大家来聊一聊溺水。
溺水的预防
对于溺水来讲,预防要重于救助,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普遍都在强调“防溺水”的重要。虽说不会游泳是溺水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是真正造成溺水的原因多种多样,从小编截取各媒体对溺水事件的报道中就可以发现。
了解造成溺水的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提前做好风险管理,从而降低溺水的风险,毕竟,炎热的夏季也不能因为担心溺水而远离水域啊。
野外医学协会总结了一些常见溺水的原因:
1、游泳能力受损;
游泳能力受损是指,在水中的人失去了对自身的控制,从而无法确保正常的呼吸。一些比较常见的因素包括了:抽筋、失温、体力透支、惊慌失措、未正确穿戴救生装备、落入湍急的水流中等等;小编就曾经遇到过一次,一位初学游泳的人因惊慌失去冷静,差点在深水区域发生溺水,幸亏被及时发现。
分析这些造成游泳能力受损的原因,可以找出相对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包含并不局限于):
抽筋:下水前充分热身;
…
各地高温天气频现,多家医院已经收治不少中暑的患者,野外医学再次整理了一些关于热、中暑的相关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是四川省山地救援队发布的事故救援报告,请在看下面的内容之前,先浏览这份报告!SMRT,公众号:四川省山地救援队 总队2023年“6.3”勒多曼因山难事故救援报告
分析报告的内容,大致可以了解:
6月3日伤患滑坠无法行动;
6月4日才有信号,向外发出求助;…
春天到,百花开! 桃花、樱花、梨花、海棠花…… 各种盛开的鲜花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观赏拍照。 天气晴好时你会发现户外到处人满为患。 遛狗的、遛娃的、野餐的、拍写真的、放风筝的、晒太阳的…… 一片热闹非凡。 但在这热闹的景象背后,依旧潜藏着不少风险。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来絮叨絮叨......
过敏
可能性:★★☆☆☆
严重性:★★☆☆☆
花粉是导致过敏的一种常见因素。日常过敏是由于花粉的皮肤接触或口鼻吸入而导致,致使身体皮肤产生的红肿骚痒,这些其实并不严重,但是花粉的吸入往往会影响呼吸道,轻的引起上呼吸道的不适,如咳嗽、打喷嚏、流鼻涕,而严重的会引起呼吸道肿胀、哮喘,这些危及呼吸道的情况,会有窒息的风险。大部分情况下,过敏的人往往知道自己的过敏史和过敏源,但也有小部分人会突发过敏。所以,不管你是否是过敏体质,只要在充满花粉的环境中,出现了皮肤红疹、痒,不停地打喷嚏、流鼻涕,我们都要考虑是过敏导致的。规避风险:
1、 远离过敏的环境;
2、 戴口罩保护呼吸道;现场处置:
1、 脱离这个环境;
2、 适当服用抗过敏的药物(比如氯雷他定、苯海拉明、扑尔敏等抗组胺药物,但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3、…